当前位置: 众品家具网 > 资讯 > 正文

关税压力下的家居五金企业突围:海外采购贴牌 见证中国制造身份蜕变

2025-10-17来源:消费日报热度:1294
过去数十年,中国制造业以“世界工厂”的身份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,但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。家具行业尤为典型,大量企业为欧美品牌代工,依靠低成本劳动力获取微薄利润。

最近笔者采访了一家家居五金企业,这家企业的出口策略引发了笔者的思考。该企业不仅出口自己在国内生产的产品,更通过海外采购让欧美、东南亚企业为其贴牌生产。在关税压力与贸易壁垒下,这种“逆向贴牌”模式不仅规避了关税风险,更折射出中国制造从“代工者”到“品牌输出者”的身份蜕变。这一转变,标志着中国制造业正以更自信的姿态参与全球竞争。

过去数十年,中国制造业以“世界工厂”的身份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,但长期处于价值链低端。家具行业尤为典型,大量企业为欧美品牌代工,依靠低成本劳动力获取微薄利润。这种模式虽在工业化初期助力中国快速积累资本与技术,却也导致陷入“有产业无品牌、有规模无溢价”的困境。

随着“中国制造”向“中国创造”跃迁,这种局面已悄然改变,中国企业在高端制造、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,彻底颠覆了国际市场对“中国货”的刻板印象,中国品牌已具备反向定义全球产业链的能力。此时,让海外企业为中国贴牌,既是技术实力与品牌价值的自然外溢,也是对传统“代工思维”的彻底颠覆,中国企业为欧美企业做OEM的出口惯性思维改变了。

当前,关税壁垒与贸易摩擦成为跨国企业的最大挑战。中国企业的传统应对方式多为海外建厂,但高昂的投资成本、漫长的建设周期以及政策变动风险,往往让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。而直接在海外采购,有不少优势,如直接在关税国采购,便捷、快速、质量有保障、关税变动,采购地跟随变动等,而且很多国外企业都有较长的历史和信誉,产品品质也有保障。因此逆向贴牌模式提供了一条更轻盈的出口路径:通过在目标市场或第三国采购产品,直接利用当地企业的生产资质与关税优惠,实现“产地随关税动”的灵活调整。

以上述家居五金企业为例,其通过在欧美和东南亚设采购中心,将部分产品产地转移至当地,规避了欧美关税。更重要的是,这种模式保留了企业核心技术与品牌控制权——产品标准由中方制定,质量检测体系沿用国内标准,海外工厂仅作为“生产车间”存在。这种“品牌在内、生产在外”的轻资产模式,既分散了地缘政治风险,又维持了供应链的稳定性。

逆向贴牌的深层意义,在于推动中国制造业从“产品输出”向“品牌输出”和“标准输出”升级。当中国企业能够定义产品规格、质量标准甚至生产流程时,海外工厂便从“竞争对手”转变为“合作伙伴”。这种转变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,更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提升了产业链效率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种模式正在重塑全球产业分工。过去,中国通过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实现工业化,如今,中国正以技术、品牌与资本为纽带,将低端制造环节外移至成本更低地区,同时将研发、设计等高端环节留在国内。这种“双向流动”的产业链重构,标志着中国从全球产业链的“参与者”转变为“组织者”。

长期以来,家居出口企业习惯了“以代贴牌”的路径依赖,但当技术壁垒被突破、品牌价值被认可时,继续固守旧有模式无异于自我设限。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不再局限于生产能力,更体现在对全球资源的配置能力与对产业链规则的重构能力。

当中国企业的logo开始出现在海外工厂的生产线上,当“Made for China”逐渐成为全球产业链的新常态,这场由“代工”到“被代工”的逆向突围,不仅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缩影,更是全球化新时代的生动注脚。

免责声明:凡注明稿件来源的内容均为转载稿或由企业用户注册发布,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;如转载稿和图片涉及版权问题,请作者联系我们删除,同时对于用户评论等信息,本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

首页 资讯 品牌招商 家具品牌 新品发布 展会

众品家具网 zp1918.com 版权所有 2002-2018 常年法律顾问: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_傅国宝 经营许可证:浙B2-20210026 | 浙ICP备08015491号-8 浙公网安备 33010502001902号